02 支付安全信任度

在传统商务中,买卖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(或服务),信任即刻建立。而在数字世界,信任则取决于对“隐形”系统(即处理支付、验证身份和保障金融数据安全的系统)的信心。

线上资金安全意识

只有不到半数的消费者认为自己充分了解如何保障线上资金安全。

其中,英国、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的消费者普遍更有信心,认为自己充分了解。

相比之下,法国、德国和日本的消费者则普遍信心不足,表示不太清楚如何确保线上安全。

0%
GDP PPP PC
  1. $0
  2. $20,000
  3. $40,000
  4. $60,000
  5. $80,000
  6. $100,000
  1. 20%
  2. 对线上资金安全最有信心的人

  3. 70%
Checkout.com 洞察

欺诈行为在深夜及凌晨时分尤为猖獗

为应对日益猖獗的欺诈行为,企业纷纷转向 AI 和机器学习,以求实现更高级的检测。虽然在黑色星期五等购物高峰期,欺诈行为数量通常会上升,但欺诈威胁始终存在。欺诈者手段多样,包括银行卡测试、账户接管、传统盗卡等,无所不用其极。近期数据显示,欺诈活动常在深夜或凌晨时分激增。威胁形势不断变化,因此全天候防护不仅重要,而且必不可少。

*成功拦截欺诈企图的时间戳(来源:Checkout.com 网络数据)

欺诈永不眠

根据 Checkout.com 网络数据标记的欺诈拦截时间戳

清晨
上午
下午
傍晚
深夜
对法律保护的信心

许多消费者相信自己在网上交易时受到法律保护。

年轻消费者比其他世代 更相信法律能提供保护。

相比之下,婴儿潮一代在进行线上交易时对法律保护信心最弱。

00%
  1. 31%
    Z 世代
  2. 30%
    千禧一代
  3. 22%
    X 世代
  4. 17%
    婴儿潮一代

网购时,我通常很信任消费者保护法,但政府换届有时会导致监管机构和政策重点发生变化。这有时会让人不太确定现行的消费者保护力度究竟如何、自己又能获得多少保障。我只希望别真的遇上问题,看来必须更加警惕才行。

Helen

33 岁,波士顿

银行卡欺诈的普遍程度

在曾遭受欺诈的消费者中,网络钓鱼诈骗是最常见的攻击手段。

婴儿潮一代最易受网络钓鱼攻击,受影响比例高达 49%。此类诈骗通常以年纪较大的人群为主要目标。

Z 世代更容易受到二维码攻击,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使用二维码的频率较高。

五分之二的消费者曾经历过某种形式的银行卡欺诈。

上下滚动显示更多内容
  1. 0%
    网络钓鱼诈骗
  2. 0%
    网络黑客
  3. 0%
    银行卡或钱包失窃
  4. 0%
    扫描二维码转账
  5. 0%
    因手机失窃而致银行卡信息泄露

全球诈骗活动的规模令人震惊。全球至少存在七大诈骗中心,每个中心雇佣的人数均超过 50 万,其中许多人被拐卖或被胁迫,不得不专职从事欺诈活动。 这些诈骗活动遍及全球且手法不断翻新,既有情感欺诈,也有伪造礼品卡骗局,还有复杂的社会工程学伎俩。AI 正以惊人的速度加剧这一问题。

Julie Fergerson

商户风险委员会 (Merchant Risk Council) 首席执行官

商户如何赢得信任

在支付过程中,有几个关键因素会影响消费者的信任。

英国的情况尤为突出,51% 的英国消费者将“提高对支付安全的信心”视为首要任务。

阅读报告,了解背后原因,查看与其他国家/地区的对比情况。

下载报告
上下滚动显示更多内容
00%
减少安全顾虑
00%
提供便捷退货服务
00%
提供更多支付方式
本章小结

机器学习的作用远不止防范欺诈。

它还能向消费者表明您保护其交易安全的决心。每一次交易,都是一次“信任加分”。

  1. 规则与机器学习双管齐下,实现更智能的欺诈防控

    综合运用自定义规则与基于真实数据训练的 AI,精准识别欺诈,同时避免误拦合法客户。

  2. 让身份验证成为助力,而非阻力

    选择性地集成 3DS 等工具,在真正需要保护的场景下启用,在可能造成不便的环节选择跳过。

  3. 借助实时洞察,掌控全局

    实时追踪新出现的欺诈模式,快速调整设置,并根据地区、产品或客户类型精细调整防御策略。